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九三天气预报查询一周_2020年三九天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是九三界别?2.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3.涂长望的生平简介4.九三界别是什么意思?5.九三学社何年成立,创始者是哪些人?6.九三学社创始人 九三学社创始人是谁7.九三学社创始人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开封,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1.什么是九三界别?
2.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3.涂长望的生平简介
4.九三界别是什么意思?
5.九三学社何年成立,创始者是哪些人?
6.九三学社创始人 九三学社创始人是谁
7.九三学社创始人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开封,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
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
扩展资料:
九三学社中央副邵鸿:学习他追求进步、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鞠躬尽瘁、殚精竭虑的爱国情操;学习他富有远见卓识、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诲人不倦、甘于奉献、光明磊落、仁厚俭朴的崇高品德。?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赵九章先生忠诚祖国,为了国家的强盛,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培养了大批年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重才善教、致力创新的光辉典范,他的科技和教育思想更是值得认真总结、学习和发扬光大。
什么是九三界别?
谢义炳
谢义炳(1917.4.3-1995.8.24),湖南新田人,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和奠基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义炳一生从事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致力于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研究,为中国气象现代化和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文名:谢义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县
出生日期:1917年4月3日
逝世日期:1995年8月2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天气学基础》、《天气学》
人物生平
民国六年(1917年)四月三日,谢义炳生于湖南省新田县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末秀才,青年时就读上海南洋公学,获湖南省第一届公费留学英国,回国后历任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东北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兼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谢义炳之兄毕业于东南大学,任湖南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谢义炳早年丧母,由祖母抚养。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进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初中部,后升入扬州中学高中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冬,哥哥坚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现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他如何读书、如何建立数学思维。
民_二十四年(1935年)夏,谢义炳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希望攻读天体物理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季到达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学,并决定学习气象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毕业后任贵州省气象所观测员。
民国三十年(1941年),谢义炳进入当时迁到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涂长望教授,从事地方性天气与气候及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著有论文《贵州的气候》及《清代水旱灾周期研究》。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任中央气象局技士,从事地方台站的业务指导工作,巡视陕西、四川、广西各地气象台站,并协助举办观测人员训练班,扩建气象观测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美国做出战时科技人员培训并提供培训经费一年,谢义炳考取后赴芝加哥大学学习,并在美国气象局中期天气预报科实习,期满时获得芝加哥大学奖学金,留美继续深造。
1949年,谢义炳以论文《北美冷涡的选例分析》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0年9月,回祖国后任清华大学气象系副教授。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升任教授,后被任命为物理系副主任并主持气象专业的工作。
1955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副主任,主持气象专业工作。
1959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任系副主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谢义炳无端遭受审查、批斗。在困难的条件下,他仍坚持对党的信念,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可能时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8年,谢义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
19年2月,他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后,接着率团到马德里参加世界气象教育大会,在会上他作了新中国气象教育和科学的报告。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加入中国***。
1982年6月,他赴美国参加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召开的华北平原和美国平原气候和农业对比考察讨论会。
1983年6月,率中国气象学会代表团回访瑞典。
1988年8月底,应邀参加在赫尔辛基召开的帕尔门纪念科学讨论会。
1995年8月24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大尺度环流系统的研究
谢义炳还对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在《稳定的与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一文中,不是从定的平直西风气流出发,而是从实际的流场出发,引进空间不稳定性概念,探索行星波的时间稳定性,从而修改和发展了传统的斜压不稳定理论。
谢义炳在博士论文《北美冷涡个例研究》中提出的对流层冷性涡旋发展的概念模式,在国内外大气环流环流专著和教科书中得到广泛引用。20世纪50年代,他发现了东亚锋区与急流的多重结构,明确了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的存在以及和极锋急流的相互作用。这一工作稍后被日本气象工作者所证实,双急流及其相互作用仍是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东亚降水天气系统与湿斜压天气动力学的研究
1954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后,谢义炳接受了中央气象局的“中国夏季降水问题研究课题”,对冷暖锋、低涡、梅雨和季风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提出了这些系统的概念模式,并被以后的研究所证实。
15年,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之后,他组织了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了大规模暴雨天气预报的研究;又提出了湿斜压概念和湿斜压天气动力学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凝结潜热释放的反馈对大气运动的重要性,由此计算出的斜压不稳定波长与实际分析结果一致。他在开放系统中引入的“湿有效位能”概念被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暴雨诊断和预报方法,使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预报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热带大气环流与台风的研究
在研究中国降水问题时,谢义炳特别强调热带环流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初,他发现东亚季风有一个月左右的振荡,这种低频振荡后被国际上的研究所证实并成为研究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中国大范围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过程中,给出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并在北方暴雨业务预报实践中获得成功。
在台风的研究方面,20世纪50年代,他得到了台风移动的控制方程组,给台风移动的引导气流原理给出了理论依据。60年代,他发现西太平洋绝大多数台风发生在赤道幅合带上,并提出台风形成的赤道幅合带上切变不稳定理论,丰富了台风形成的动力学理论。
●主要论著
●科研获奖
1985由于其成果在天气预报中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8年以其热带天气学和动力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人才培养
谢义炳在20世纪50年代亲自编写了“天气学”、“中长期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等课程的讲义,他重视对学生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教学实践中,他十分重视“气象观测”课程的建设,培养、组建了较强大的气象观测教学队伍。他的学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院系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学生有气象学家雷雨顺。
荣誉表彰
1988获芬兰的帕尔门(E.Palmen)国际奖,1990年国家教委向他颁发了从事教育和科研40年以上的“荣誉证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谢义炳历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气象学报》主编。1982年,当选为英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谢义炳是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曾兼地学组组长,国家科学基金会评审组成员,大气科学组组长,曾兼地球科学组组长。
人物评价
谢义炳先生作为一名卓越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和世界气象科学事业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他一生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将永为世范、启迪后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和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评)
感谢以先生为典范的气象学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为国家气象科学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评)
谢义炳深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简朴,工作努力,民族自尊心强烈。他还接受了西方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进取精神,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受挫不馁。他在改革开放时期,积极对外进行科技与人员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九三学社评)
后世纪念
2007年9月22日,谢义炳90周年诞辰纪念会暨铜像落成仪式于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还组织出版了《江河万古颂-谢义气炳院士纪念文集》,《气象学报》也专门出版了纪念专刊。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九三界别也就是指的属于九三学社的成员,这里属于政治界别。
释义: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领导、同中国***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创始人:
1、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2、涂长望:涂长望(1906—1962),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3、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4、褚辅成(1873年—1948年3月29日),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5、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涂长望的生平简介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1教学楼是用环保型的塑料建成的,像泡沫一样轻,又像钢铁一样硬。校园的地下还开通了连接高速地铁的通道,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这里直接往返家里和学校,再也不用当心上学与放学时在马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了。
学校的教室,用可以改变颜色的新功能墙壁。上课时,墙壁变成蓝色,让同学们集中精神上课;下课时,墙壁变成绿色,保护同学们疲劳的眼睛;夏天,墙壁变成白色,并发出冷气,让大家感到很凉爽;冬天,墙壁变成红色,会散发暖气,让大家感到温暖。
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智能电脑跟同学们讲课,同学们可以发出指令,跟老师对话、回答问题。
未来的学校是多么神奇呀!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2想一想,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在未来的学校里,有最先进的玻璃桌子,它坚硬无比,就算是20个我爸爸这种75公斤体重的人站上去也不会塌!在那个学校里学习,保证不会受干扰!因为在桌子里面有一个微型机器人,只要一有人干扰你,它就会伸出一个小手,将打扰你的人推开,自然就不用担心有人打扰你喽!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不在在柜桶里做小动作,不然会挨老师批评的。因为这可是玻璃桌子呀!
未来学校里有最先进的高科技节能空调,自动恒温的。冬天冷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它就自动喷出热气,教室一下子就会变得温暖如春;夏天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它就会喷出冷气,几秒钟内,整个教室就会变得如秋天般清爽!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应该很浪费电吧?可别忘了,它可是高科技节能空调,只用平时太阳能储存的电就可以了,绝对省电!
未来的学校里还有图书馆,里面的书琳琅满目,还有玻璃桌子和节能空调。在那儿看书,绝对安静!因为那里有一个机器人图书馆理员,只要你一讲话,就会被罚整理图书一个星期!这份可是苦差事,千万要小心呀!
未来的学校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施,比如自动化的体育场、午休房、食堂……我相信,那个学校教来的学生,绝对是最棒的学生!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3今天早上,一阵美妙的音乐声把我从睡梦叫醒了,原来是妈妈特意给我设的一个新型闹钟,因为我今天还要去未来学校上学呢!
来到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大门。它是由漂亮的花环编成的,而且学校里连保安都没有,大门还一天到晚开着,那时候你一定会问:“学校大门一直开着,又没有保安,坏人进来了怎么办?”没关系,花环大门有着奇异的功能,坏人来了它会自动关闭。
进入教室,教室的地板吸引了我,它是拼图地板,课余25分钟时间可以趴在地板上拼拼图。上好课,我们场上活动,操场的地板是飞行地板,你站在地板上,心里默默地想自己要去的地方,它就会把你送到那里,送完后,操场上又会长出一块地板来。
“起床啦,起床啦,上学要迟到啦!”妈妈的叫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一场梦。但我相信,只要科技再发达一点,一定能建出我们心目中美丽的、特别的学校!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4今天,我乘坐“时光快车”来到了二零九三年,看到了未来的学校。
一进学校大门,就看见以前看门的爷爷,已经不在了,替代看门爷爷的是“看门机器人”。“看门机器人有许多特点:可以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如果有人冒充家长来接学生,必须亮出学校发给家长的“护送证”,如果没有“护送证”坏人就别想进入学校……学生要想进入学校,就必须亮出学生证,可是,我没有学生证,只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看门机器人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想在确认我的身份,害怕我说的是的。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看门机器人居然会说:“贵客,贵客,快请进!”于是,我进入了校园。
只见矮矮的.教学楼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体,里面大的根本看不见边缘,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只要一个“机器人老师”就够了。这位机器人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事不晓,无所不能。
我突然回过身来,这里怎么静悄悄的,没有了以往的读书声,我从窗户往里一看,哇!同学们一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根本不需要书本,站在讲台上的机器人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妈妈的账单》。在机器人的肚子上有一个像电视一样的屏幕,上面显现着彼得把那六十芬尼塞进了妈妈的上衣口袋。
怎么样,未来的学校高级吧!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5在二十九世纪,科学技能突飞猛进,连教室也焕然一新。
你只走进教室就会发现,你的鞋底干净得一根毛也找不到,即使你踩过泥巴也一干二净!这可是门前的自动清理系统帮的忙啊!你如果在纠结明天要穿棉衣还是薄羽绒服,要不要带雨伞这些问题,那你只要看门上的自动天气预报系统,一切统统搞定!那个系统不仅能预报明天的温度,还能预报着一星期的。
走进门,你只要一坐在椅子上,椅子立刻变软。一边调成舒适的温度,一边开启系统。你那儿酸,给它发指令即可。如果有老师来听课,座椅可以变成高档沙发。
新的世纪,新的一百年,让我们在新的一百年里挖掘新的科学科技吧!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620xx年,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学校门口,一个机器人保安走了过来说:“请输入指纹密码,如果是陌生人,请存入密码。”于是我输入了我的指纹,机器人说:“已通过”。
我到了操场,发现只有四排两座房子。我看了一下说明书:有四排房子,一排两座房子,一共八座房子。第一排为乒乓球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出现三张乒乓球桌,第二排为篮球、第三排为足球、第四排为羽毛球。
我到了教室,发现课桌是用不锈钢做的。课桌中心是一块电脑,长三十七厘米,宽二十六厘米。跟一本打开的作文本差不多。在电脑的左上角有一个播音器,在电脑上选择一个科目,然后老师在播音器上面讲,同时也在电脑上显示。电脑的右下角是一个提交按钮,如果你写完作业就可以点击提交按钮。这时电脑就会把我的作业截屏传到老师的电脑上。让老师批改你的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相信未来的课桌一定会有更多的功能。
未来的学校二年级作文 篇7我们未来的学校的黑板是一个“大电视”,学生有些东西忘了,可以让老师调到那儿。
连未来世界的考试的方法也不一样,考试时桌上弹上去一个“大电脑”。在“电脑”弹起的地方出现一个笔盘,由学生拿着电子笔操作,写完了“电脑”就弹回去。真好玩呀!
九三界别是什么意思?
涂长望1929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1-1933年留学伦敦大学,获硕士学位,1933-1934年在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4年应竺可桢先生之邀回国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后,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1949-1962年任中央气象局(后为中央气象局)局长。
涂长望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和副,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兼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常委,英国气象学会外籍会员。
涂长望是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对统筹规划气象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高度重视气象业务尤其是基础观测发展,为建设我国气象台站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精心组织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积极发展科研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推动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试验研究,倡导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气象局与有关大学和科研单位成立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联合气象资料室,大力发展天气预报,以及对民航、海运、渔业、盐业、农业、林业、水利、厂矿和铁道等的危险天气预报,积极谋划海洋、环保、水文、地震等气象业务,在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向。
涂长望长期潜心气象科学研究,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之先河,在中国气团和锋面、中国气候和东亚环流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才学广博、视野开阔,对农业气候、霜冻预测、长江水文预测、气候与人体健康、中国气候与河川水文、土壤形成与植被分布的关系、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等科学和应用领域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既是我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又是有力的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
涂长望为我国气象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气象事业发展造就了一批专家和领导骨干。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如叶笃正、谢义炳、郭晓岚、施雅风、毛汉礼、陈述彭、黄士松等均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在他提议下,中央气象局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高等气象院校—南京气象学院,并大力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气象教育工作。涂长望的一生,是为中国实现民主、振兴科学而坎坷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气象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深切怀念。
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我国低气压之成因与来源》、《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之气团》、《关于二十一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九三学社何年成立,创始者是哪些人?
九三界别也就是指的属于九三学社的成员,这里属于政治界别。
释义: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领导、同中国***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创始人:
1、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2、涂长望:涂长望(1906—1962),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3、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4、褚辅成(1873年—1948年3月29日),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5、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九三学社创始人 九三学社创始人是谁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领导、同中国***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创始人:
1、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2、涂长望:涂长望(1906—1962),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3、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4、褚辅成(1873年—1948年3月29日),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5、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九三学社规模:
截止2014年12月底,九三学社共有地方组织334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76个,县级组织28个;基层组织6007个,其中基层委员会648个,支社5188个,小组171个。全国社员总数已达14人。
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共有1833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共有9532人,担任县处级以上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有1075人。
据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上半年,九三学社共有省级组织30个,市级组织295个;基层组织6032个。全国社员人数为152214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九三学社社员占93.51%。
截止2017年6月30日,本社共有地方组织339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80个,县级组织29个;社员总数167218人。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2381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11885人,担任县处级以上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1157人。
扩展资料:
1、九三学社组织结构:
2、九三学社入社条件:
《九三学社章程》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赞成并愿意遵守本社章程,可申请加入本社。”
以从事科学技术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工作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在坚持组织发展重点分工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发展从事经济、管理、法律、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工作及部门、新的社会阶层中有较强代表性的优秀知识分子入社,这部分人士一般掌握在发展总数的30%以内。
九三学社-百度百科
九三学社组织结构-九三学社
涂长望-百度百科
许德珩-百度百科
梁希-百度百科
褚辅成-百度百科
张西曼-百度百科
九三学社创始人
1、许德珩,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2、涂长望:涂长望,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3、梁希:,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4、褚辅成,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5、张西曼,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1、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2、涂长望:涂长望(1906—1962),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3、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4、褚辅成(1873年—1948年3月29日),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5、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下一篇:义乌本周天气_义乌下周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