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上高天气_上高天气预报15天气

tamo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1.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2.宜春2016年2月份的天气咋样春节肯定爽3.如何应对2010年的奇寒天气?4.为什么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5.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

1.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2.宜春2016年2月份的天气咋样春节肯定爽

3.如何应对2010年的奇寒天气?

4.为什么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5.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上高天气_上高天气预报15天气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举人 四级 3-17 16:39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最冷月出现了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例如长沙,年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4.7℃,最热月为7~8月。从月平均值来看,7月平均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实际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温度高于7月,况且从平均最高温度看,则以8月最热,为31.2℃。再以南京为便,年较差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热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从1951~1980年30年间,有14年是8月平均温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温度也是8月最热,为30.5℃。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资源有以下特点:

(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青海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每平方厘米605千焦,柴达木盆地高于每平方厘米700千焦。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柴达木盆达到3,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但不特别严寒。青海境内年平均气温在-5.7℃~8.5℃之间,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的祁连山区、青南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较暖的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在6℃~8℃左右。全省各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7℃~5℃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全年冷期虽较长,但冬天不太寒冷。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OO毫米以下。东部达坂山和拉脊山两侧以及东南部的久治、班玛、囊谦一带超过60O毫米,其中久治最多,为772.8毫米。柴达木盆地少于1OO毫米,盆地西北部少于20毫米,其中冷湖只有16.9毫米。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其固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雨热同期。青海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持续4个月左右。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年内气温较高时期,也是雨水相对丰沛时期,这无疑对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有利。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青海境内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其中:干旱频繁且严重,受害面积大,尤其是春旱,不管农区或牧区出现频率均较高,有“十年九旱”之说;降雹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重;霜冻、尤其是山区早霜冻,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牧区的雪灾和大风雪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

(二)气候资源的分布 气候资源与国民经济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尤为密切,它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成败。一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好坏、不仅要看光、热、水资源的数量是否适宜,更重要还要看光、热、水三者的组合、分布是否协调。 1.热量资源的分布 热量资源的分布,一般用气温的高低和各界限温度期间积温的多少来表征。

(1)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①年平均气温因受地形影响,其总的分布趋势是南北低,中间高。低温区有:南部青南高原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低于-3℃,其中玛多、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等地在-4℃以下,五道梁低达-5.7℃;北部祁连山区的中、西段,其值在-2℃~- 3℃以下,哈拉湖东侧低于-5.6℃。相对高温区分布在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前者高于5℃,循化可达8.5℃;后者高于3℃,察尔汗可达5.1℃。另外,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在2℃以上,其中,囊谦为3.9℃。②7月是全国各地年内最暖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只在量值上高了许多,各地月值在5℃~20℃之间。30℃以上的气温仅在东部湟、黄谷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出现,其中察尔汗达 35.5℃。③1月是全省各地年内最冷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在-18℃~-6℃之间,地域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似。最低值在祁连山地中、西段及青南高原中、西部、均在-14℃以下。其中,托勒为-18.1℃,五道梁为-17℃。低于-40℃的极端最低气温只出现在青南高原中、西部、其中以玛多为最低,达 -48.1℃。

(2)气温的日较差及年较差。青海省由于地处高原、太阳辐射强,白天地面受热强烈,近地层气温变化趋于极端,因而气温日较差大是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的一大特点。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部地区在14℃以上,柴达木盆地北部、托勒河、八宝河、黑河谷地在16℃以上。其中: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在17℃以上,冷湖达17.8℃,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地方;东部河、湟流域及青海湖周围地区在14℃以下,江西沟为11.5℃,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方。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较明显的地区,年内气温变化应该比较剧烈,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大部分地区在26℃以下,其中班玛和囊谦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部分地区如柴达木盆地区的半荒漠景观,多晴朗无云天气,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极小,地表非常干燥,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又较低,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部分都28℃以上,盆地中、西部超过30℃。

(3)各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中界限温度是:0℃,土壤解冻,牧草开始萌动,多种作物开始播种,农耕期开始;3℃,表示多年生牧草返青,牧草生长季开始;5℃,表示多数树木开始生长,一般牧草开始旺盛生长;10℃,表示作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青海省各界限温度的积温(活动积温)的地域分布趋势,大致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相同,即东部和柴达木盆地多、向北向南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减少。

(4)白天温度。青海省气温日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部分地区单从平均气温和积温看,热量水平较低,但因白天气温较高,故仍能发展某些种植业。各地3月~11月白天平均温度比年平均气温高1℃~4℃不等。其中: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周围和祁连山东段平均要高3℃左右;东部河湟流域及海南台地高1℃~2℃;其余地区均高2℃~3℃。

(5)无霜冻期。东部河、湟谷地的无霜冻期始于4月下旬前,终于IO月中旬后、无霜冻期在 150天以上,其中循化、尖扎、民和等地超过180天,是全省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柴达水盆地、海南台地的大部分及东部河、湟流域的山地,始于5月下旬至6 月上旬,终于9月中下旬,无霜冻期在100天以上。其中格尔木、香日德达125天左右;海南台地的南部无霜冻期少于60天,同德只有31天;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区及祁连东段无霜期在50天~100天之间;青南高原的大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始于7月中旬以后,终于8月中旬,无霜冻期普遍短于40天。清水河、五道梁、泽库仅10天左右,是全省无霜冻期最短的地区。

宜春2016年2月份的天气咋样春节肯定爽

能看到。江西上高尽可能远离城区能看到。如果你家平时能看到很多星星的地方就能看到,就不用远离了。2012年8月12日-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在中国各地(包括江西全省)都能看到。但得天气很好+光害小。

8月12日—13日的晚上,英仙座流星雨预计峰值时每小时100颗流星(理想条件下),实际会不同程度地打折扣。

江西上高推荐观看时间:8月12日的23点-13日天亮前。江西上高凌晨1点多出来的残月虽会影响流星数量,但影响不是很大。你也可以选取其中一段时间观看。(01点以前的上半夜由于辐射点较低,流星少或遇不到)

具体在哪能看到:提前几天在晴天晚上到外面去转一转,选一个光害少、空旷的的地方,能看到星星越多越密集的地方越好。但请注意各种安全问题,尤其女孩子,得有人陪同。视光害的大小,尽可能远离城区看。

流星雨是用肉眼看的,不用望远镜,近视的要戴眼镜。届时英仙座位于偏东北方向,但天空各个位置出现流星的可能性都差不多,方向不重要。在空旷的地方躺着看最好。

要是天气预报说这晚天气不好,也可以试着在这晚的前后2个晚上看,也是相同的时间(23点-次日天亮前),数量少一些而已。另外今年12月13-14日晚有双子座流星雨(理想条件下每小时140颗流星),观看条件比英仙座流星雨更好。

如何应对2010年的奇寒天气?

江西宜春天气预报

(未来15天)

相关地区:樟树天气高安天气奉新天气靖安天气上高天气万载天气

02月08日(春节)休

白天:晴夜间:晴1~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查看今日天气详情

02月09日(周二)休

白天:晴夜间:晴4~20℃

无持续风向 微风查看明日天气详情

02月10日(周三)休

白天:晴夜间:多云6~2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2月11日(周四)休

白天:阵雨夜间:阵雨14~2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2月12日(周五)休

白天:阵雨夜间:阵雨13~2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2月13日(周六)休

白天:阵雨夜间:阵雨6~1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2月14日(周日)班

白天:阵雨夜间:中雨4~1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2月15日(周一)

阵雨1~8℃

02月16日(周二)

多云2~7℃

02月17日(周三)

阴3~7℃

02月18日(周四)

阵雨4~7℃

02月19日(周五)

阵雨6~14℃

02月20日(周六)

阵雨4~10℃

02月21日(周日)

阵雨2~9℃

02月22日(周一)

阴2~7℃

为什么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面对异常气候,专家及时提示,民众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做好冬季采暖准备。“极寒”的预言使得广大消费者开始“未冷绸缪”,购买采暖产品的需求渐渐凸显。

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开始在供暖市场上挑选采暖产品。在供暖市场上购买壁挂炉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在电视上看到极寒的新闻,我们就立即决定添加一套壁挂炉设备。家里又是老人又是孩子,如果气温骤降但却没有暖气的话太难熬。为了家人健康,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集中供暖的时间是各地政府统一安排的,但天气却不可控,随时可能有寒流袭来,这成为近期消费者纷纷购买独立采暖产品的重要原因。

我国秦岭和淮河以北的三北地区一直是传统的供暖区。集中供暖统一时间、温度不可调节等等弊端使得北方许多消费者现在已经开始采用双供暖模式,而“极寒”预言也再次将双供暖概念进一步推广,无疑让消费者为迎接寒冬做了充分准备,将彻底解决供暖季前后天气寒冷的采暖问题。

南方长江流域近年来独立采暖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南方居民面临"千年奇寒"也开始积极采购供暖设备,其中意大利阿里斯顿,德国威能壁挂炉备受青睐,无疑将推动采暖行业在南方的发展速度.

据了解,虽然现阶段使用壁挂炉来进行独立供暖的用户基数小,但是每年却以30%的数量递增,其中使用意大利阿里斯顿产品的用户更占到19.876%左右。这种舒适健康而又人性化的采暖方式,正在给越来越多百姓带去温暖和便利的生活。

我们知道在南方广泛的传统非采暖区缺乏集中供暖管网,而这几年南方气候变化较大,百年不遇的雪灾竟连年发生,再加上今冬的‘极寒’预言,更加剧了南方消费者的采暖“恐慌”,提前添置独立采暖设备无疑提前为广大民众注入了强心剂。

近年来,在供暖产品的选择上,壁挂炉也逐渐代替电炉、空调等传统设备成为南方采暖市场上的主力军。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壁挂炉可同时实现暖气及热水双路供应,具有不可比拟的自主性和舒适性,比其他采暖用品更受老百姓青睐,而像德国威能这样的老品牌卖得尤其好。”

有气象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异常、极端的气候或将持续。对此,专家提示:民众应随时警惕低温天气,做好冬季御寒持久战的准备。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 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 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由此可见,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①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是不正确的).而对相同状况下的于空气与湿空气来说,由于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则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则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基本上恒定的.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这时,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而由于大气总量基本不变,则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同样,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当然,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

空气质量受何因素影响?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凶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它们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则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

首先,大气逆温现象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一般来说,冬季逆温层较强较厚,维持时间较长;夏季则相对偏弱。通常在晴朗微风的夜间有逆温现象存在,使低层大气比较稳定,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太阳出来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使逆温层逐渐消失,大气湍流混合和垂直对流加强,有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冬天,一场冷空气过后,特别是其后连续几天不刮风或只刮微风,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污浊;如果近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又常常会有雾相伴。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逆温有关。出现逆温天气会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们健康,因此,有人称逆温是冬天的隐性帮凶。

一般条件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摄氏度,这样,大气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大气层结就不稳定,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从而减轻在大气低层污染程度。可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一场冷空气过后,却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大气科学中称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它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空气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后又向下蔓延,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是辐射冷却造成的逆温。秋末和冬季晴朗无风的天气里,一到傍晚日落时,地面强烈地向空中辐射热量,使地面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而上层空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气温上高下低的现象,形成逆温层。又因为冬季昼短夜长,晚上辐射降温时间长,往往使低空辐射逆温层更多出现。白天,由于日照增温不足,使逆温层终日难以破坏,所以人们常会见到大气污染物整天覆盖着地面,特别是在城区,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其次,大气污染与风力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污染浓度与风速平方成反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成正比。通常风速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而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在我国冬春干燥季节,几乎每年都有强大的西北风席卷整个北方甚至南方广大地区,将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大量地表泥土沙粒带到空中,形成大风浮尘、扬沙或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使得天空呈现土**或漫天昏暗。

第三,大气污染与雨雪有关。自然降雨、降雪对空气污染物能起到清除和冲刷作用。在雨雪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水中,降低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较大的雨雪对空气污染物粉尘颗粒也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空气中的雨水已经不很干净。降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混合溶解会形成酸雨,则是大气质量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从季节角度来说,由于冬季北方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刮风天气较少,光照较弱,日照时间短,逆温层较厚,且温度较低,大气对流不活跃等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扩散的因素较多。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很强,大气对流活动旺盛,逆温层的生成存在时间缩短,且降雨天气较多,降雨量很大,对污染物质清除作用明显,使空气污染程度相对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