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_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陕西榆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1、子洲刘家大院子洲刘家大院位于榆林市子洲县李孝河乡卧虎湾,距离县城40多公里一座大山上面,尽管山路蜿蜒曲折,交通极不方便,但即使是这样,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2、米脂杨家沟窑洞建筑群“皇宫看故宫,民居看乔家,窑洞看马家。”杨家沟窑洞建筑群建在陕北米脂县城十里铺向东北方向延伸约20公里处,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3、榆林镇北台榆林镇北台建于

1.陕西榆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_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

榆林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1、子洲刘家大院

子洲刘家大院位于榆林市子洲县李孝河乡卧虎湾,距离县城40多公里一座大山上面,尽管山路蜿蜒曲折,交通极不方便,但即使是这样,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2、米脂杨家沟窑洞建筑群

“皇宫看故宫,民居看乔家,窑洞看马家。”杨家沟窑洞建筑群建在陕北米脂县城十里铺向东北方向延伸约20公里处,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

3、榆林镇北台

榆林镇北台建于1607年,属于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之一的观察所,是明长城中部的要塞之一,台为正方形,四层,外砌砖石,占地5000平方米。镇北台是榆林传统旅游景点之一。

4、榆林红石峡景区

红石峡景区就在镇北台景区下方约2公里处,步行半小时即到。这里的看点主要是摩崖石刻,榆林红石峡峡谷内山奇水秀,石窟古刹林立,能欣赏到宋元时代的精美彩绘。峡谷两岸崖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其中还有左宗棠的题刻。

陕西榆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No.1 波浪谷火焰丹霞区

值得一看的丹霞地貌,在陕北榆林市靖边县

门票政策: 儿童:1.3米(不含)及以下免费

老人:65周岁(含)以上老人凭/老年人优待证免费

军人: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需同时出示军人保障卡)免费

其他:国家新闻广电总局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凭有效证件;残疾人凭残疾证 (建议有人陪同)免费

学生:7周岁(含)-18周岁(含)未成年人凭学生证/、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学生证半价

教职工:全国人民教师凭教师资格证。半价

热度: 8.4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门票政策: 儿童:身高1.2米(含)以下免费

儿童:身高1.2米(不含)-1.4米(含)半价

老人:65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免费

军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有效合法证件免费

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

学生:全日制本科(不含研究生)及以下学生凭有效证件半价

热度: 7.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红碱淖风景区

热度: 6.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二郎山风景区

其夜景在灯光的映射下,正门的山峰犹如盘落的一只火凤凰

公交: 可以坐公交神木7路,神木2路,神木8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5.6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红石峡景区

这里还能看到凿井的八卦,集佛教,道教,农耕等文化于一体,独绝

公交: 可以坐公交3路,5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4.2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6 榆林圣都乐园

公交: 可以坐公交12路,2路,7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3.3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7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的红山顶上,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

公交: 可以坐公交3路,5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2.7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8 波浪谷景区

热度: 2.6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9 尔林兔大草原

热度: 2.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10 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

热度: 2.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以下是陕西榆林10个必去的景点: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北部,离市区仅5公里,是长城穿越的地方,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镇北台:是长城现存最大的烽火台,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的高台建筑。

高家堡古城:《平凡的世界》拍摄地,保留了完好的古城墙和街巷布局。

李自成行宫: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也是榆林市唯一一处直接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山:山势雄伟,松柏苍翠,风景秀丽,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滩:沙质细腻,沙滩宽广,是进行沙滩运动和享受海景的好地方。

二郎山:山势险峻,风景秀丽,是进行登山和探险的好去处。

青云寺: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参禅拜佛的好地方。

悬空寺:寺庙建在悬崖峭壁上,建筑风格独特,是感受古代建筑智慧的好地方。

万佛楼:楼内供奉着数千尊佛像,是了解佛教文化和艺术的好地方。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在游览时,请注意保护环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