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未来三天商洛天气预报_未来15天商洛天气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世界气象日作文2.2011.4.30西安的天气预报3.立秋是什么日子?4.西北大学数学系的实验室建设截止到2020年1月10日,今天北京市天气是3度。 天气预报显示以晴为主,北风三级需防寒。今天(10日),北京总体而言还是冬阳和煦的一天,午后阳光明媚,但会伴有3级左右的北风,市民外出活动需注意防风防寒。昨天开始进入“三九”,北京也是寒意十足很“应景”,好在天气以晴为主,风力也不大,冬阳明媚还是

1.世界气象日作文

2.2011.4.30西安的天气预报

3.立秋是什么日子?

4.西北大学数学系的实验室建设

未来三天商洛天气预报_未来15天商洛天气

截止到2020年1月10日,今天北京市天气是3度。 天气预报显示以晴为主,北风三级需防寒。

今天(10日),北京总体而言还是冬阳和煦的一天,午后阳光明媚,但会伴有3级左右的北风,市民外出活动需注意防风防寒。

昨天开始进入“三九”,北京也是寒意十足很“应景”,好在天气以晴为主,风力也不大,冬阳明媚还是比较适宜户外活动的。不过日落之后,气温就跌得比较快了,晚上19点30分左右,大部地区的气温都只有0℃左右。

今天,北京依然是冬阳和煦的一天,不过午后会有3级左右的北风相伴。根据北京市气象台今晨发布的最新预报,今天白天北京晴,北风3级左右,最高气温6℃;夜间晴转多云,北风3-4级,最低气温-4℃。

扩展资料:

北京春季气候

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

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

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百度百科——北京

世界气象日作文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习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

推荐饮食:增辛,少酸,养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习俗: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推荐饮食:防上火,护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习俗:惊蛰前后要种大蒜。

推荐饮食:宜清淡,增免疫,防传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习俗: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推荐饮食:解春困,健脾胃,防干燥。红枣,淮山,银耳,党参。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习俗: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养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荠菜,燕麦,茼蒿。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推荐饮食:护肝脾,防湿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带。

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推荐饮食:增酸,减苦,重养心。食醋,木瓜,鸭肉,山楂。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习俗: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尝鲜,健脾化湿,推荐食材。黄瓜,薏米,樱桃,黄花菜。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

习俗: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推荐饮食:雨水多,宜清淡,祛暑湿。扁豆,西瓜皮,茄子,冬瓜。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推荐饮食:清心解暑,健脾养胃。绿豆,苦瓜,猪血,乌梅。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习俗: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

推荐饮食:祛湿热,养心,防腹泻。丝瓜,黄鳝,西红柿,葡萄(干)。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防中暑,冬病夏治。生姜,莴笋,猕猴桃。

立秋: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流传着“摸秋”的习俗。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推荐饮食:祛暑清热,多酸少辛,养肺。柠檬,芝麻。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推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

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推荐饮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习俗: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推荐饮食: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

推荐饮食:补气养胃。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

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推荐饮食:增加热量。木耳、蘑菇类、羊、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习俗: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调节心情,适宜温补。羊肉、牛肉、白菜、栗子、白果、核桃,香蕉。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推荐饮食: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牛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习俗: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推荐饮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推荐饮食:养肾防寒。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习俗:大寒准备过春节,“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推荐饮食:保阴潜阳,注意防寒。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扩展资料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2011.4.30西安的天气预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气象日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1

 “这是……这是……”龙首山上,微风习习,一些小学生正认真地听着一位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气象测试仪器……

 20xx年3月23日,我们铁岭晚报小记者团的成员们在编辑阿姨的带领下参观了铁岭县气象站和铁岭市气象局。正如前一段大家所看到的,我们站在一大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仪器面前瞪着眼睛听讲解呢。不过,说实话,我参加这次小记者团的目的并不是冲着这些仪器来的,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作文老师总是对我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活动比坐在教室里收获会更多。并且,不用上补习班,还可以坐免费车四处逛逛,多好!

 看完了测试仪器,我们又来到市气象局。嗨,放片子了!好,我喜欢!

 开始放了。“地球在一停地转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候也在不停地变化……”教授边放边讲解,“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美好的未来’”。听着听着,我竟开始对这次活动感兴趣了。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嗯,这我还不知道呢?认真听听吧。没想到,参加记者团不只是能提高写作水平,还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呢!

 “大家还赢得去年正月十五的那场大雪和今年三八节前后南方的暴雪吗?”

 “知-道-”一阵拖声拖气的回答。

 “那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不知道!”这一次可是干净利索。

 “不知道不要紧,我可以给大家讲解。这些不同寻常的天气变化主要原因是人们不重视环境保护,让空气中充满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度上升,气候异常。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呀,我连连点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废气侵占了我们城市的空气,不但空气被污染,环境和资源也遭到了破坏。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等资源,过多地使用白色塑料袋等等都会使天气发生变化。看来,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继续让它遭受污染,那么毁灭地球的凶手就将是我们人类自己。看来,大家一定要行动起来,共同爱护环境呀。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2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学生去气象局参观。一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个个无比高兴。当天下午,我们五年级学生排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气象局挺进。

 我们一进气象局大门,便看到院内道路两边的一排排参天大树,我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绿树成荫。

 老师把我们分为三组,两个班一组的顺序参观,到我们组参观时,我们走到气象局二楼的讲解室,只见一位年轻的阿姨在用普通话跟我们讲解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知识,比如:预报员报的天气不是准确的,而是根据自己对气象云图的看法而推测的,因为我省有大量高科技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所以我省的天气预报在全国的精确率都是属一属二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条“羊肠小路”,到达了气象观测台。引入眼帘的是三个白色的箱子——百叶箱了,它的“身体”里有自动测量仪,是用来测气象温度的,那个在一根柱子上旋转的是风向塔,是用来测风速和风向的,那个埋在泥土的水管就是测地表温度的……风向塔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它的形状我第一眼看时,总觉得那就是个小雷达,后来听了讲解我才明白它是测风速和风向的。

 经过半天的参观,我明白了气象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气象是多么重要呀!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3

 星期五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三十分,最后便是我们最关心的天气预报了。

 气象预报员说:“今天下午,甘肃局部地区可能有沙尘暴,晚间有小到中的雨加雪。”

 听完后,我有点慌乱了:如果发生沙尘暴,那体育课就上不成了,不行,下午得多穿点衣服,不然就冻感冒了。

 果然,到了下午,刮起了沙尘暴,因为我家处在西北地区,所以天气经常这样,同学们大都显得很兴奋,到了第二节课,老师说要上体育课,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跑到了操场上。

 来到操场上,风伯伯毫不留情的刮着,像刀子似的,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的,而老天爷似乎没看见,还是刮着,天上黄黄的一片,天和地的界线并不是很清晰,浑然一体。

 绕着操场跑了两圈后,我们便自由活动。男生打篮球,女生则打沙包,我们在中间,张瑾瑜和李慧珊在两边。

 “嗖”地一声,张瑾瑜把沙包扔向了我,幸亏我聪明机灵,把身子一闪,躲了过去,张瑾瑜见状,又声一计,表面上要砸贾丹妮,一瞬间,她把目标转向了我,我去抬脚,可抬错了脚,被砸中了。

 站在一旁,我的手冻得通红,耳朵也红了,站在一旁不停跺脚。

 老天爷啊!求求你们了,别在刮了。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4

 那天是3月22日,早晨,大风呼呼地吹着,我和爸爸很早便来到了气象局。在那里,小记者训练营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站好队后,我们就“噔噔噔”跑到了演播室,在拍摄的镜头上我们惊奇地发现——镜头里的天气背景竟然是虚拟的。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气象局20xx年时建起了虚拟演播室,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他们介绍完后,小记者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我们又去了大会议室。

 在大会议室里,老师让我们每人提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的采访任务。轮到我时,我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工消雹增雨有什么作用?”

 工作人员想了想,答道:“人工消雹增雨是为了减轻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自从1996年开展人工消雹增雨工作以来,全市已拥有‘三七’高炮71门、流动火箭炮6部、‘713’天气雷达。车载式移动气象台等一系列专用高科技设施。实施作业一来,有效减少了雹灾、旱灾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听得非常认真,记下了不少的气象知识,实在是太有收获了!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学习一下气象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5

 今天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还有点冷。可是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们今天下午要参观我期待已久的气象站。

 终于等到了下午,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同学撑着雨伞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兴高采烈地从实验小学出发了。沿着九子大道经过青阳四中,再从一条小路就来到了气象站。

 我们先参观气象室。沿着一条窄窄的楼梯来到二楼气象室。只见屋子的正中间摆着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对面墙上挂着好几个大屏幕“电视”,左边一溜儿摆着六台电脑。我在网上查阅过,这是工作人员经过用仪器测量观察后,再聚在这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经整理交到电视台以天气预报的形式播放出来的地方。我的眼球被一个大屏幕可视电话吸引了,我们对着大屏幕招手、做鬼脸,上面都能像镜子一样显示出来,大家都很好奇。随着人群的涌流我被挤到另一个大屏幕前,一位工作人员阿姨告诉我们:“这个屏幕右上角是风速感应器,看现在的风速每秒17米。”嘿,风速仪像三个勺子转个不停,风向仪像一面旗帜左右摇摆。“左边的这个统计图是用来统计湿度,降雨量,风向和风速的,待会儿到观测场就会看到实物。”

 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来到观测场,看到了阿姨给我们讲的风向风速感应器,埋在土地里的地温测量仪和几个圆柱形的雨量器。那雨量器高高的,瘦瘦的,像一个空竹筒。最显眼要属三个白色的百叶箱,里面装着测量气温的仪器,可以测量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阿姨问:“你们知道百叶箱为什么涂白色的吗?”我们都不知道。阿姨告诉我们因为黑色易吸收热量,百叶箱涂成白色是为了测的气温更准确些。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们夏天不穿黑色衣服。

 我们每天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要经过叔叔阿姨们这么多的工作,他们真辛苦。我们要向叔叔阿姨学习不怕苦的精神,好好学习。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6

 星期六,老师组织我们去气象塔旅游。在路上,一位女气象员自我介绍说她姓雪,可以叫她小雪姐姐。

 到了气象塔,我们先来到一个跟电线杆一样的一个杆前,小雪姐姐讲解说它上面像几把勺子的是用来测风的速度的,在勺子的下面有一个板,这是用来测风向的。接下来,我们来到一个像四个雷达一样的地方,它是用来探测天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把一个七百五十克的.气球灌满氢气放飞到天空中去,用它来探测气球、天气。小雪姐姐说:“空气里有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等。”

 小雪姐姐让我们也来当小小天气预报员,我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说:“今天西安四摄氏度小雨转小雪,汉中零下六摄氏度中雪,商洛七摄氏度持大暴雨,陕西气象台播出。”大家连声说我说的好,老师也奖励了我一朵可爱的小红花。

 通过这次观测,我知道了气象员是怎么观察天气的,同时,我也当了一天快乐的小小气象员。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7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3月20日这天,新乡市气象站对市民开放。难得有如此机会,我们一家人早就商量着星期日去气象站参观。

 我们坐车去气象站。因为路不太熟悉,所以路上问了两三个人才到了气象站。我一下车,直奔风向标。那里已经围了五、六个小学生了,个个满脸好奇,摸摸这儿,看看那儿,还在争辩着什么。风向标以前在电视里我倒是见过,不过见实物这还是第一次。你看这家伙,象个标竿,其貌不扬的,可谁知它竟会准确测出风向风级。过了一会儿,气象站里一个头发黑里有白的伯伯,带我们进入观测站进行参观。

 我们先来到一个百叶箱旁边,伯伯打开百叶箱,里面有四个测量管。虽说看起来和温度计差不多,可实际差远了。这些管子是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

 我们来到第二个百叶箱旁,这里放的是自动测量仪,而且能画线,能画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

 第三个百叶箱,我们一看,是一个像一根短棍似的东西。伯伯一讲,我才明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气监控装置 。它把每一分钟的数据及时传进室内的电脑,由电脑加以统计,结合人脑分析,就能准确地给出天气情况。

 其他还有测降水量的、测地表和地下不同深度(直到地下3。6米)的温度的,还有测雾凇、测蒸发量的仪器,等等。伯伯说,准确预报这些天气情况,能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许多方便。

 这次参观,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呀!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8

 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3月20日下午,学校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6个班级的学生到青阳县气象局参观学习。

 下午,尽管天上下着雨,还是挡不住我们的前行的脚步。我们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县气象局。在气象局里,一位气象员叔叔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领着我们来到一栋大楼的二楼电脑监控室。一进门,许多不知名的仪器就跃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一个个瞪着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气象员叔叔耐心的给我们一一介绍,并且给我们讲解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如沙尘暴、雷雨的形成与危害,还有各种气象符号。通过叔叔的介绍,我了解到预警信号总体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橙色、红色。叔叔还领我们观看了卫星云图,教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最后气象员叔叔还给我们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气象站以及他们的分布情况。

 参观完了二楼,叔叔又领我们来到楼下的气象观测台。在楼下的观测台上,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等等有关气象的测量仪器。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令我感到好奇。身边的同学不住的向气象员叔叔提问题。叔叔耐心的讲解给我们听。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更深刻的了解到许多气象科普知识。以及一些有关气候的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逃生知识。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天气为了我们明天生活更美好。请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9

 今天是3月23日时间气象日,因为这次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所以我们学校举办了气象环保宣传活动。

 全校师生都集中在了操场。活动终于开始了,主持人站在台上,有声有色地宣布此次活动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是由三年级同学表演的《环保三句半》,他们手拿锣鼓,说着:“保护环境最重要,切记……”从他们那滑稽幽默的语言与动作之中,使人深深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有五年级同学的《无锡景》,那柔美的腔调,优美的身段,使人不禁赏心悦目,让人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我们要减少“白色污染”,多多使用环保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其中最精彩的要属四年级的小品了,他们讲述的是两个小朋友去沙滩游玩,可因为没有留意天气预报,结果正当他们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下起了蒙蒙细雨,是原本一个美好的星期天泡了汤。他们在台上不慌不忙,从容自若,那诙谐幽默的表演让台下的人在捧腹大笑之时更在心里敲响了警钟,出门在外一定要关注天气的变化,这才能玩得开心。其中还有气象知识抢答题,“请说出五种自然灾害。”“我!我!”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跃跃欲试。“地震,泥石流,台风……”“恭喜你回答正确。”同学们各个喜笑颜开。

 进过一个多小时,气象宣传活动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10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发行纪念邮票等。

世界气象日作文 篇11

 “哇,这么神奇!时间可以根据太阳来判断啊!”3月23日10时许,太华山气象站不断传出惊叹声。当天时值世界气象日,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举行开放日活动,云信小记者一行也有幸在李振荣站长的带领下走进神奇的气象世界。

 在李站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界的鲁殿灵光”的陈一得老先生的故居,在这栋法式建筑里,我了解到了许多气象类历史知识,让我脑洞大开。

 而在一得广场上,最让我震惊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时间计量法。在这里,我们有一种仪器可以通过阳光来判断时间,只见一个石柱上俨然矗立着一只雄伟的鸡,地上标注着不同的时刻,据介绍,只要鸡的影子投影在哪,就表示现在是当地时间几点。还有用来看节气的雕塑,在每天的当地时间12:00准时来看,就能知道现在正值哪个个时节,比如春分刚刚才过去,而活动当天,时间表前方石柱上的龙头的投影就会毫无偏差地投在春分这条线上。

 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一行,不仅让我知道了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也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数千年来积累的社会自然知识是如此丰富。

立秋是什么日子?

西北地区

城市

4月30日

白天

4月30日

夜间

天气状况

风向风力

最高温度

天气状况

风向风力

最低温度

陕西

西安

中雨

微风

小于3

23

小雨-中雨

微风

小于3

14

咸阳

东风

小于3

21

小雨

西风

3-4

14

渭南

小雨

微风

小于3

21

小雨

微风

小于3

10

延安

阵雨

微风

小于3

23

小雨

微风

小于3

10

榆林

多云

微风

小于3

22

阵雨

西北风

3-4

9

宝鸡

小雨-中雨

东风

小于3

20

小雨-中雨

东风

小于3

14

汉中

小雨-中雨

微风

小于3

19

小雨-中雨

微风

小于3

14

安康

小雨

微风

小于3

21

小雨-中雨

微风

小于3

16

商洛

阵雨

微风

小于3

19

小雨-中雨

微风

小于3

11

铜川

小雨

微风

小于3

20

小雨

微风

小于3

8

都过去了问这个干啥

西北大学数学系的实验室建设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来历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古文记载

描述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标志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气象学标准

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国内各地入秋时间段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入秋自然现象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习俗

1、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2、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3、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4、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5、秋田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6、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7、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1]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8、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节气歌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

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

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

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相关农谚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因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场秋雨要穿棉”。天凉了,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立秋养生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

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谱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黄精煨肘:

[配方] 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 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 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由为适宜。

五彩蜜珠果:

[ 配料] 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鱼:

[配料] 黄鱼1条,香菜、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填精,益气。

立秋诗词

立秋 立秋前一日览镜

[宋] 刘翰 [唐] 李益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数学系计算与数值模拟实验室(原名数学系计算站)始建于1970年,是西北大学第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室创始人刘启海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计算数学教学工作,为计算机在西北大学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数学系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习工作,并承担全校部分选修课的上机实习。本实验室现有教学实验260 平方米(使用面积),拥有各类微型计算机200余台以及其它相关附件。本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3人(其中一人高级职称),兼职实验 室课教师9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辛小龙教授。

实验室下设五个专业机房,其中专门用于本科生教学的实验室有:

基础教学实验室1、基础教学实验室2、数学建模实验室(本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有:非线性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除了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实验室成立之初,即在刘启海教授领导下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天线设计计算工作;与省气象台合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数值天气预报工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闫更章将军一起,从事我炮的弹道曲线计算研究,该项目荣获全国统计学会特别奖;和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合作,进行企业科技评估,荣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次。

近年来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索引4篇。实验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商洛贫困山区援建计算机实验室一座,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辅导当地儿童学习计算机知识。

由童训华高级工程师主持的项目“教学用多媒体展台的研制”,填补了该校在多媒体教学仪器研制领域里的空白,所研制的展台在教学和各种学术会议中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由李浩萦工程师主持的项目“计算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已经投入到该校本科生教学中,是该校开展较早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所开发的课件为该校多媒体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